大规模地形数据生成TIN处理流程


操作流程

1、全部数据按照投影带进行划分任务区(每个任务区不要跨带),人工划分为多个任务区,可以多台机器同时进行处理。

2、按照任务区导入 tif/asc/..数据。用桌面导入任务区内的所有地形数据,然后进行镶嵌处理。

3、对每个任务区导入的数据进行坐标转换,转为地理坐标系。

4、对每个任务区分别生成TIN。同样如果追求更高的加载性能和体验,存储类型建议选择块存储。

5、对生成的 TIN 地形进行两两合并(三维数据-TIN工具-合并TIN缓存),如果两个地形有重叠,高精度的地形在上面(TIN缓存1的位置),如果只是拼接操作,可以不考虑顺序。

6、SuperMap iClient3D for WebGL中批量请求加载。如果是 10.1之前的版本,TIN 地形要生成紧凑存储类型,在SuperMap iClient3D for WebGL中开启批量请求,也能体验10.1版本块存储的加载效果。
块存储的数据不需要再加 packingRequest:1 这句代码。

     var provider_terrain=new SuperMap3D.SuperMapTerrainProvider({
             url : url,
             isSct : true,//地形服务源自SuperMap iServer 发布时需设置isSct为true
             packingRequest:1//批量请求
			 });
       

注意事项:

  • ①如果需要对TIN缓存进行坡度坡向分析等操作,生成TIN缓存时,一定要勾选带法线复选框。
  • ②如果需要从TIN缓存提取三维数据等操作,生成TIN缓存时,一定要勾选高精度复选框。
  • ③如果DEM数据的精度特别高,如精度误差0.1米,生成TIN缓存时,可勾选保留精度复选框。
版权所有 © 2000-2024 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京ICP备11032883号-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8721 甲测资字11002074